小企业贷款审批过程中的微观分析与宏观判断

新闻资讯 /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 / 浏览:738

08

2020-05

中小企业贷款难,从银行防控风险的角度来看,是贷款审批难。同样一笔贷款在甲银行批不了,但到了乙银行可能就能批,这反映出各家银行的经营理念、风险偏好、审批重点不尽相同。银行在发放贷款前,需要对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关键是为了查清楚三个问题:用钱干什么?怎么还?违约怎么办?而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各家银行的思路与方法并不相同,但都离不了微观分析和宏观判断。
一、银行不同,侧重点各异。
大型商业银行更注重宏观形势的分析。大型商业银行点多面广,审批层级较多,防控风险的难度较大,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更注重对宏观形势和行业进行分析判断,必须通过设定行业准入门槛的方法来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宏观层面关注多了,必然会弱化微观层面的分析判断。加之多环节的决策链条,最终的审批人不可能到每一家借款企业去实地考察,只能是看报告、读数据,很难做到准确了解判断具体某一家企业真正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审批依据大概率还是“符合行业授信政策”。这也是为什么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更愿意做大型客户而不擅长做中小企业贷款的原因之一。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线上小微金融更注重微观数据分析。线上小微金融的贷款额度小,利率高,数量大。经营理念上遵循了大数法则,只要收入大于损失就能够接受,对不良贷款损失的容忍度相对较高。这种经营理念决定了线上金融更注重微观分析,典型的“见数据不见人”。在审批方式上,利用大数据,以征信和现金流为主要依据,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实现贷款发放流程的标准化。这一手段充分利用了数据分析,注重贷款微观层面的调查。线上金融信贷管理人员少,缺乏专业的贷款管理队伍,只能够分析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对于借款用途和还款意愿的分析判断,只能通过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约束来实现。
地方性中小银行注重二者的结合。对于中小型企业贷款的审批来讲,微观分析与宏观判断必须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了解企业、服务企业,实现银行与企业间的双赢。微观分析重点解决贷款干什么、用什么偿还的问题;宏观判断要解决愿不愿偿还、违约怎么办的问题。一笔贷款最终能够发放并成功收回,是银行在微观与宏观之间认真分析、相互印证、不断博弈、趋于理性的过程。既有理性分析,也有实地考察,既看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又了解当地信用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人缘,有地缘。而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和线上小微金融的审批模式来讲,正是这种非标准化的调查审批方式,才更接地气,才更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收益与风险二者的高度统一。
二、微观分析讲证据,宏观判断定方向。
微观分析,是提取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解决了企业为什么贷款、用什么还款的问题。信贷员贷前调查要通过分析报表、调取凭证、核对流水、与老板座谈等方式得出对企业的初步判断,再通过电表、水表、工资表、存货、厂容厂貌等与财务数据进行交叉检验,大体上做出一笔贷款能不能发放的基本判断。 宏观判断是通过各种信息的汇总,最终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最终审批者在微观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企业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判;二是调查了解企业外围大量的软信息。通过两个方面的分析,要解决企业愿不愿意还款、出现约违怎么办的问题。要判断企业的违约成本有多高?抗打击能力有多强?老板的信用意识够不够?当地信用环境怎么样?抵押物变现的难易程度、第二还款来源能否保证?银行对企业的掌控能力如何?银企关系是不是紧密?做出基本判断后,再与信贷员调查的结果相互印证,最终决定贷款是否发放。 从这个过程来看,每一笔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和发放,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儿,而是一项综合的事件,体现了微观与宏观的完美结合。
三、微观分析靠手段,宏观判断需经验。
微观分析的手段很多,并没有统一制式的标准。一名优秀的信贷员,必须能够分得清哪些账套是真实的、哪些凭证是假做的,能够分析三张表的勾稽关系,能够弄清楚各个财务指标的关联,能够大概了解现场设备和存货的价值。还要学会寻找原材料、辅料、成品的对应关系,学会数厂区里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数量来判断企业员工的情况,学会站在商场门口看人流量分析商场的经营情况,学会通过企业用电量来推导企业生产数据。能够灵活运用上述手段,对企业微观地分析基本上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
准确的宏观判断,更需要经验。做为一笔贷款的最后审批人,需要搜集和了解的软信息非常多,比如贷款企业中员工的待遇怎么样、上下游合作企业有谁、对外欠账多不多、在同业间口碑好不好,还要了解实际经营人讲不讲信用、老板个人的朋友圈子、有没有不良嗜好、婚姻家庭是不是稳固等信息。要通过企业实际经营人的社会地位、资产积累、关系网来判断其违约的成本,判断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同时做好应对最坏状况发生的预案。没有一笔贷款是零风险的,关键是通过微观分析和宏观判断后,与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进行比对,风险可控就做,风险不可控就放弃。
四、贷款审批中需关注的一些特征。
通过经营数据判定一家企业好还坏,只能是微观的、静态的说法。用动态的、长远的、宏观的眼光来判断一家企业,才是客观的、准确的。好的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概括总结,但也有一些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并不是有这些特点的企业就一定会出现经营风险,但在贷款审批过程中需要关注。
一是爱赚快钱。主要表现是市场上什么赚钱干什么,今年干商贸,明年做地产,后年开工厂,并没有真正的主业,严重的多元化经营。这样的企业短期内可能会聚集大量的现金,财务报表会很好看,但一般很难长久。 二是习惯囤货。做地产的大量囤地,制造钢管的大量囤钢板,加工油品的大量囤原油,生产塑料制品的大量囤乙烯等等。不可否认,过来十几年许多企业靠多年的经验和运气,通过囤货的模式赚了大把的现金。但囤货一旦形成习惯,资金固化严重,超出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遭受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三是赌博炒股。这个不是不能碰,关键是能够保持理性,保持克制。千万不能够沉溺其中,一旦当成主业,出现风险是迟早的事。 四是神秘背景。张口认识领导,闭嘴和谁吃饭,故作神秘,唯恐人家不知自己有多深的背景。这样的人不管是不是真有后台、有背景,但用在企业经营上的心思和精力肯定不会多。 五是热衷表现。场面很大,出手阔绰,乐于表现自己。满嘴伟大梦想,争当行业先锋,大肆包装宣传,纵横政商两界。对于这样的企业,关键还是要看实际的经营数据。 六是会讲故事。讲了五分钟故事,听众就恨不得立刻掏出所有的钱给他投资的人,多不可信。听过一个故事,众多债主终于追到了欠债的人,和他交流半个多小时,大家一致同意暂缓还款,还有许多人想继续追加投资,此人名下企业欠银行巨额贷款至今无法化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

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