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让利1.5万亿实体经济政策分析

新闻资讯 /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 / 浏览:698

16

2020-07

让利政策出台背景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突袭全国,给我国和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我国经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出口增速出现大幅度下跌。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和民众采取的强力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平稳,二季度大
部分省份都实现了复工复产,主要经济指标依然大幅度下滑,但是采购经理人指数,消费、投资、企业利润等的降幅虽然出现不同程度收窄,经济基本面企业稳定下来,但疫情不断反复,导致经济恢复一直没有稳定。



同时,新冠蔓延全球,特别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对外贸易形成拖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治、经济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金融系统让利的主要措施



6月17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通过引导贷款、债券利率下行、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根据相关研究部门测算。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主要包括三块: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



一、利率下行,金融市场或者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大概是9300亿元,包括贷款、债券利率下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的这些优惠利率贷款的发放,共同全国各金融机构利率下行。



二、直达性政策工具,上半年,金融部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一系列强有力支持措施: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



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以及直达性政策工具,企业减少要付的罚息和高息过桥贷款成本、减少担保费用等。大约让利2300亿元。



三、通过银行减少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经过测算大约减轻企业负担3200亿元,落实6月1号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通知》。


让利的意义和作用



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来自于对企业的信贷等金融服务。只有企业有金融需求,才会有金融机构的各类的营业收入。疫情冲击严重,如果金融体系依然坚持到期收贷,利率高企,那么使得已经压力巨大的实体经济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关门倒闭,所有的金融需求必将大幅减少,源头必将切断,收入又从哪里来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用时间换空间,给企业足够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度过难关,金融机构短期内必然利润减少,但同时,有助于避免产生大量呆坏账,帮助企业开拓新业务,开拓新的收入来源,产生金融服务需求。



2019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本次让利是综合措施,不是单一商业银行让利,保险公司,信托,担保等相关的金融机构都将让利。央行降低基础利率引导相关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成本,保证实体经济的健康成长。



另外,金融机构也有足够的让利空间,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2.09%;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2.3%。金融机构的大幅度盈利能力,也使得为抗击新冠疫情而放出的信贷资金可能存在空转现象,并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所以让利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真正受益。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我国经济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实体经济是基础,只有实体经济好转,金融机构才能好转,彼此是共生共荣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是金融机构的职责。让利不是单方面让利,是放水养鱼,水大鱼大,互利互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

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