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服务区 摄/李显彦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
近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把工程转变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规定动作”,扎实推进“自选动作”,通过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减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等创新举措,实现了行政审批效能再提速,企业获得感和社会满意度不断增强。
深化“放管服” 重塑审批流程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搞定!”近日,重庆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前来办事的重庆会凌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建设部经理葛俊高兴地说。
从取得项目用地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只用了14个工作日。“过程就像孙悟空驾筋斗云,审批‘长征&quo;变‘短途&quo;,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我实在太满意了。”葛俊忍不住点赞道。
会凌公司建设审批提速只是南岸和重庆经开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诸多案例之一。
去年以来,作为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个试点区域之一。重庆经开区建设管理部门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全力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以及“综合窗口受理、并联集成审批、一个窗口出件”工作模式,授权首席代表一章办结,实现“一站式”服务。各审批阶段均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一张表单”运作模式。
重庆经开区建管局着重在缩短审批时限上下功夫,推行告知承诺。即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办结时限3个工作日,较改革前审批时限15个工作日减少了12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土地工程建设项目、小型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办结时限4个工作日,较改革前审批时限15个工作日减少了11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政府投资线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办结时限5个工作日,较改革前审批时限15个工作日减少了10个工作日。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手续方面,南岸区做出重大改革,该区不再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而是要求项目在开工前办理完成即可。同时,加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对符合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建设项目,依法简化项目环评内容。落实并联审批要求,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对茶园工业园、长江工业园范围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全部实施告知承诺制,环评文件的技术评审由事前审查调整为事后抽查。
服务提效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近日,位于重庆经开区的金科联发東悦府项目企业在公司的电脑上通过了新施工许可系统申报,不出门、不跑路,短短两天的时间便取得了施工许可证。这是南岸第一张“不见面审批”的施工许可证。
“不见面审批”的背后,体现的是南岸工程建设领域行政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按照全流程、全项目、全覆盖的改革要求,南岸统一了审批阶段,初步构建了“5+6工作机制”(即“五个一”审批体系和“六张清单”),结合实际,给企业减时间、减流程、减负担,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提高审批效能,努力实现规范审批、运转高效、服务优质、企业满意的目标。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近年来,南岸区住房城乡建委定期更新形成《南岸区房地产业重点项目需协调解决问题任务分解表》,采用“责任制、线路图、时间表”的方式,对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清单式、台账式、消号式跟进办理。完善供需对接、银企协商、政企联接的三大平台建设,帮助企业渡过销售难关、解决资金困难,使企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房地产发展脉络,对开发企业有意向性的招商项目加大跟踪力度,多角度、多方式开展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南岸区住房城乡建委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领取并配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56项,行政许可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减53%。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15项,合并23项内容相近的审批事项为8项,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转变管理方式,推行告知承诺制。
经过一年时间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南岸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取消近30项,精简申报材料30%以上,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6个工作日”的改革工作目标。
数据》》
一年来,南岸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取消近30项,精简申报材料30%以上。重庆经开区一般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办结时限3个工作日,较之前减少了12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土地工程建设项目、小型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办结时限4个工作日,较之前减少了11个工作日;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时限压缩在10个工作日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