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生物城:书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巴南故事”

/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 / 浏览:117

03

2020-02
2019年,是巴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捷报频传的一年。重庆国际生物城在全市唯一一个纳入首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成为巴南首个享受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区域、产业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对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与支持。唐良智市长半年内两次调研重庆国际生物城;区领导亲自指挥、谋划产业发展,带队深入招商一线;生物城全体干部职工牢记初心、砥砺奋进,汇聚起打造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成物城的巨大力量,推动巴南生物医药产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队”。

产业转型 创新发展推动蝶变

重庆国际生物城是我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生物医药支柱产业的重点。自2017年以来,我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攻方向,举全区之力培育壮大为新的支柱产业,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重庆国际生物城坚持错位布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 3 N”的产业布局。“1”是指一支柱,即生物药;“3”是三大特色产业,即化学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N”为各类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三级联动”的招商机制,积极构筑市、区协同政策支撑体系,强力吸引行业巨头入驻。到2019年,园区已聚集生物医药项目60余个,协议投资额近400亿元,协议达产产值近700亿元。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盯上生物医药这块大蛋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面对新的发展局面,我们大力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提出了东西互补、长短结合、创新引领的应对思路。”重庆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整合优质产业资源,为我所用,重庆国际生物城创造性地与上海张江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江苏泰州生物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五方战略合作”机制,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生物产业联盟,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医研企一体化合作模式,形成东西互补的研发——制造生态链。在此合作机制下,上海博唯等一批国内外领先项目和拳头产品相继落户。

为了实现产业发展中投入与产出的动态平衡,重庆国际生物城采取了 “高低搭配、长短结合”的策略。既重视战略性项目及产品引进,同时积极推进见效周期短、投入产出快的医疗器械、中成药、成熟产品转移生产等项目,实现短期、中期、长期项目的滚动发展、递次推进,使园区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性轨道。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系列举措,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不断升华蝶变,一年一个新台阶。2017年,被市经信委授牌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2018年,在唐良智市长的亲自关心推动下,升级为“重庆国际生物城”,进一步夯实了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中的龙头地位。

政策叠加 产业保持30%以上增长

眼下已是封冻的寒冬,重庆国际生物城却依然一派生机。一条条道路四面延展,一幢幢楼宇错落有致,一座座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投资项目落地生根;建设工地塔吊林立,园区厂房里机器轰鸣……产品品种繁多、产业链条丰富。

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9〕1473号)将重庆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这是首批中全市唯一一个。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重庆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选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会获得许多政策上的支持,如对产业集群重大项目给予较大额度和较长期信贷支持,推动条件成熟地区设立专项金融机构,引导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子基金。

一个城市拥有了战新产业集群,在产业升级的路上就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

为进一步抢抓国家政策机遇,2019年11月,我区在全市区县中率先由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的决定》,提出举全区之力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育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工业增长的新引擎。同时,我区在全市区县中首个出台了生物医药专项扶持政策,在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实现与市级政策的叠加,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系列政策的有力推动,重庆国际生物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9年前11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8.21亿元,占全区工业投资的46.93%,同比增长27.36%;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7.75亿元,同比增长34.9%;限上销售增幅成倍数增长,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家,累计实现限上销售额8.99亿元,同比增长411.18%。

做优环境 龙头企业建设速度创新纪录

在重庆国际生物城众多在建企业中,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是重庆市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总投资达130亿元,达产产值240亿元。该项目包含从事抗体药物研发生产的智翔金泰项目、从事长效胰岛素研发生产的宸安研发中心和宸安产业化项目、重庆市首个动物实验平台美莱德项目、智睿生物研发及孵化中心等4个子项目。2019年11月,智翔金泰一期建成竣工,该项目是重庆市抗体龙头项目,于2017年8月23日动工建设,厂房面积3.7万平方米,不仅建设速度惊人,其产品研发进度也名列全国前茅。

快些更快些,便捷更便捷。2019年,重庆国际生物城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成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GMP认证、新药注册、高新技术企业及项目申报等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实行企业促建项目经理制、企业履约红绿灯警示制度等,为企业提供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全流程跟踪服务,积极实践“企业只跑一次”服务理念,加快企业投产达效。强化生产配套要素服务,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与仓储基地,提升三废、危废处理能力和药品冷链运输等要素保障能力。

通过强化服务做优环境,2019年重庆国际生物城项目建设不断加快,智翔金泰一期、美国Athenex原料药、国舒制药等13个项目投产投用。其中,抗体龙头企业智翔金泰一期项目,仅用时1年6个月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创造了我区工业项目建设速度的新纪录。

据悉,仅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就将形成12条抗体药物生产线,10~15个单抗品种在这里生产上市;建成年产能5000万只的世界首创长效胰岛素制剂生产线,使重庆生物药研发生产能力迅速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科技创新 创新药物在全市占比60%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为激励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庆国际生物城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上加大力度,下足功夫。通过创新驱动、制造推动、全球链动、区域联动的“四动”战略加强资源聚集整合,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抓好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协同合作,通过“五方战略合作”加强产业资源互补;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研发平台、高端人才引进、成果产业化合作。

加强跨区域产业及产品合作,智翔金泰、宸安生物等企业研发总部设在上海,分别在重庆建设疫苗、抗体和长效胰岛素产业化基地,实现高端研发资源和低成本产业化资源的良好互补,使重庆高端生物制药从无到有,实现全国领先。

完善“研发 平台 基金”的配套服务体系。汇集了智睿生物研发孵化中心、国药器械重庆研究院、植恩国际高端药物技术转化平台、北大医疗创新谷(重庆)研发平台、美莱德动物实验平台等配套服务平台,形成了包括基础实验、中试小试、动物实验、生产制造、孵创、代工产业服务等配套体系。

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给重庆国际生物城带来了丰硕的科研回报。2019年,在全市15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创新药物中重庆国际生物城占据9个,占比60%。其中,智翔金泰重组全人源抗EGF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白介素17A单克隆抗体、抗PD-L1单克隆抗体,宸安生物长效胰岛素等多项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国产9价宫颈癌即将进入三期临床;口服紫杉醇胶囊完成海外临床,即将全球上市。

“下一步,重庆国际生物城将坚持以生物药为核心产业,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产业,着力布局合同研发外包(CRO)、合同研发生产外包(COM、CDMO)等一批战略性功能平台,加快完善“1 3 N”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西部地区最全最强生物药产业链和千亿级的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 重庆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

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