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项目的开工,是重庆高新区金凤园区向智能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代表。
那么,在物联网与智能化发展如火如荼之际,重庆高新区是如何把“制造”变成“智造”,实现产业智能化的呢?
创新生产,未来将实现定制式服务
已在建的智慧工厂和智能加工中心将节省大批人力、物力。
说到金凤产业园,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第一印象就是传统的制造企业。
然而,走进位于重庆高新区的金凤园区,很少能够看到成排的工人站在生产线前工作的场景,在偌大的工厂中只有几个人监控着机器。
据了解,截至目前,这样的智能化生产工厂已经在金凤园区铺展开来。
“传统的生产线,遇到比较复杂的数据量比较大的产品,原先的生产线不足以支撑。”瑞娃科技的相关负责人许兴飞介绍,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特别需要大力推进承担着产品生产与提供过程数字化功能的智慧工厂的建设。
工厂的智慧化,既能充分响应数字化转型对产品生产环节本身的各类要求,又能带动与之相连接的上下游环节的数字化。
据介绍,通过智慧工厂,企业在生产环节可节省90%时间,节省人力成本50%。减少了人力成本,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也大幅提升。
智能生产线改进技术后,误差减少在1微米以内;以前十多分钟生产一件工业产品,智能加工中心建立后可以达到1分钟生产一件工业产品,提高了质量和效率,也意味着会得到更高的利润。
接下来智能化工序的重点会放在装配环节和信息化管理上。
对于企业而言,实现了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之后,产品也可以DIY,“用户根据需求在线上自主选择材料、配件,设计完成后下单,工厂从接收到订单到生产线完成制作,这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介入,完全交由机器来完成。”
类似的定制体验服务,在未来的金凤园区都将实现。
创新研发,打造西南地区的领头羊
在物联网、智能科技日新月异的行业环境下,禾裕田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及制造实力,尝试从“制造”到“智造”转变的全新战略目标,围绕技术研发,以“产品+系统+平台”为中心,打造智能发展新模式。
禾裕田运营至今获得全国电子协会“优秀企业”单位,以及区级“优秀企业”单位称号,企业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实施智能化生产战略,成立专门从事智能化设备开发和升级的科研团队,投入3000万元开展生产设备引进及研发。
据了解,该智能加工中心项目占地约50亩,计划建成厂房及配套设施约50000平方米,项目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10亿元,预计于2021年3月落成,将于2021年12月正式投产。
该中心是全市首个拥有最新的注塑成型机、人工智能管理平台等软硬件设备,打造基于注塑成型的人工智能生产车间。同时将建设39000平米的生产车间;力争打造成中国西南地区注塑成型行业的领头羊。该中心以电子产品智能加工为依托,结合金凤园区现有的产业规划,将智能研发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产业智能化改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完善的良性互动。
随着智能生产链的建立,生产技术将从单纯的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动补偿、自动辨识,发展到自学习、自组织、自维护、自修复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可靠的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控装备、车间物流系统、监控系统开展运行模式升级,以适应生产过程柔性、高效、智能化的需求。
它打破了传统的生产工段、工艺技术、信息处理、辅助资源等单独运转的模式,将加工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生产信息、生产功能、生产过程等进行集成,实现运行模式的转变,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重庆高新区将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战略机遇,以领跑者的姿态去创新创新再创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