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泰的手机摄像头生产车间
上汽依维柯红岩车桥生产场景
区委二届九次全会以来,经开区各部门以及“三街一镇”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4433”发展思路,以“工业强则大足强、工业兴则大足兴”的理念为指引,抢抓重大机遇、提振信心,主动谋划、积极行动,充分发挥主引擎、主阵地、主心骨的重要作用,助力工业强区、打造特色产业新高地。
提升内生动力做强工业引擎
依托汽摩、静脉、智能三大特色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400亿级汽摩产业集群、300亿级静脉产业集群和200亿级智能产业集群。这是经开区打造特色产业新高地、全力冲刺工业强区行动的明确目标。
发展三大产业集群,经开区有基础、有优势。但优势不代表胜势。为最大程度挖掘、提升内生动力,经开区各部门一直进行着积极的努力。
经开区经发局正通过一系列措施,誓要把减负提服进行到底。
经发局会同相关部门首先着手做好经开区政策优化调整,按照于会文书记调研经开区精神和要求,全面清理影响、制约、束缚经开区发展的现行政策,研究提出有利于经开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破除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中梗阻”问题;全面落实涉企各项政策,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指导企业申报社保减免、贷款补贴、物流补贴、水电气优惠各项疫情惠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要素成本。
在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建成的基础上,经开区建设局,则将工作重心瞄准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该局正努力实现从“修路”到“护路”的转变,全力抓好车行道、人行道及路灯维修维护工作,确保道路平灯亮;继续推进大邮路沿线雨污管网及人行道工程,城区排水管网维护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区雨污管网设施……为企业生产和工人生活,提供不断升级的基础条件。
经开区财务局已经启动经开区财政中期规划编制,努力建立长远发展格局,做到规划先行,努力提高财政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解决当期支出压力和长期财政平衡的匹配关系,处理好政府投资需求和财政供应关系,保证财政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使资金要素保障跟上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财务局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组建专业基金管理公司等方式,不断提高国企市场化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做实做强国有企业;同时,该局创新财政资金使用,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多渠道多形式引入金融资金支持民营企业。
园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邮亭工业产业发展中心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班子带头,沉下身子为企业,真抓实干解难题。同时充分发挥平时考核、年终考核机制,为愿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搭平台、建舞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为助推主引擎升空,龙滩子、双路、通桥街道和邮亭镇,紧扣“4433”发展思路,各自找准发力点,不遗余力地配合做好汽车整车、专用车及发动机、车桥、转向器、车架等传统产业“二次创业”;支持重汽专用车迁建及升级改造、支持双专、凯恩、上汽红岩车桥等企业技改扩能,壮大二、三级关键零部件规模;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支持艾诺斯、新中天等企业发展壮大,抓好新能源低速电动车等固投项目开工。
突出特色谋招商 圆工业强区拼图
2020年,经开区将确保完成210亿元协议资金的招商任务。
经开区投资促进局从宏观上始终坚持“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社会有就业、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原则,重点招引汽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电子信息光电、智能网联和静脉产业,并利用专题招商、驻点招商、线上招商等方式,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根据现有产业实际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投资局正依托上汽红岩、凯瑞特种车等企业,着力引进品牌专用汽车企业,推进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户双桥;以重庆盛泰科技公司为依托,吸引触控显示、玻璃盖板、锂电池、摄像头模组厂商向经开区集聚;依托西南地区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创新市场商业模式,以应用带动各类硬件研发和产品化推进,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高地和产业示范基地;依托邮亭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择优引进再生金属产业项目,瞄准行业领先再利用及深加工项目、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壮大发展相关配套体系。
同时,本着“跟进一批在谈项目,签约一批成熟项目,收集一批新项目”的思路,经开区广大招商干部还紧盯实力雄厚、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生态链,紧紧抓住链条上的中高端环节,盯准大企业、盯住大项目,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特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基地型、龙头型企业,丰富和延伸产业链条。
经发局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着力引进“高、大、新”项目,紧盯瞄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3大重点地区,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研发机构或总部经济占主导的企业落户经开区。
下一步,经开区投资局等各部门,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狠抓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工作,3年内引进协议资金700亿元,为做强经开区,实现工业强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而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邮亭工业产业发展中心则是大力抓招商项目落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采取提前对接措施,加强与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对新建项目办理的建设、土地指标、环保等手续,安排专人跟踪对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邮亭工业产业发展中心重点落实“一对一”专人服务企业工作,配合经开区相关部门做好签约项目供地服务,盘活盘优存量资产,制定企业用地土地整治方案,做好规划地块配套设施规划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组建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对照世界银行评价标准,将企业全流程涉及11个专项指标办理事项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并设定11个专项指标办理时限。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目标,经开区各部门正在持续、大量地开展工作。
为规范行业管理、激发市场活力,建设局努力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该局从严格落实五方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发力,努力营造诚信、规范、有序地市场环境,预防和遏制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应急管理局为防范廉政风险,应急管理局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现场处理措施、调查取证、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执行程序、结案审批等行政执法程序。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人员在执行执法检查任务时,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参加,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书面记录检查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
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生态环保局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重点项目全程跟踪,靠前服务,确定环评“受理-论证-公示-批复”全环节业务专人服务,优化审批流程,主动对接市级审批部门,提高服务效能,为打造营商环境优选地贡献力量。
特别是在助推“静脉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局充分利用邮亭循环经济产业园功能定位特点,为解决当前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利用不畅、处置设施不足等突出问题,积极参与项目招商和选址,建设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场,引进电镀污泥回收利用、家电拆解深加工、锂电池回收利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及铅蓄电池生产一体化等项目,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制度建设,执行则要看人。为此,经开区各部门和街镇,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完善绩效考核、创新激励、责任追究机制,激发干部职工责任担当、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工作有人管、管到底、管到位。
以树信心为前提、端正思想态度,重点突出以促改革为抓手、破解发展的各种难题。当前大足正处于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经开各部门和三街一镇,除了在经济、工业工作方面努力奋进外,正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秉承改革创新精神,更新知识体系,增强能力素质,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中发力突破,为打造特色产业新高地、实现工业强区提供全方位支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