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养老金委托投资提速 外资加大配置A股将成趋势

融资政策 /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 / 浏览:283

13

2019-03

主持人包兴安:A股市场正迎来增量可期的长期资金,但是各类机构投资者仍存在入市瓶颈。专家认为,加快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及外资等长期资金入市,将会优化市场生态。

地方养老金委托投资提速 明年底前全面启动实施

本报见习记者 孟珂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发布《关于确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省(区、市)启动批次的通知》,确定河北等9个省份2019年启动居民养老基金委托投资工作。2020年底前所有省市区全部启动实施。业内人士预计,全面启动后,每年新增委托投资资金将达到700亿元。

《通知》要求,持续扩大居民养老基金投资规模,确保2017年及之后年度新增结余的80%用于开展委托投资,以实现既定政策目标。

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累计已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元,已经到账的资金达到6050亿元。“按照权益上限30%计算,目前有近2000亿元资金配置在A股市场。”中邮证券董事总经理尚震宇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加速入市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养老金缺口加大,原有保守的增值模式跟不上要求。二是蓝筹股估值较低,有很高的投资价值,而目前基本面已经好转,是养老金较好的入市时机。

尚震宇认为,养老金入市有三方面积极影响:首先,为市场引入增量资金,不仅利于活跃市场,而且带来相关板块的上涨,为市场带来财富效应;其次,进一步完善市场参与者结构,机构投资者力量上升,弱化散户主导的市场力量;最后,偏好长期投资和国家时代发展相匹配的行业标的,有利于引导资金通过标的配置,促进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赵亚赟表示,养老金投资追求低风险的稳定收入,有利于培养价值投资的理念,抑制股民长期对中小创的投机习惯。对股市发展来说,也有利于培养慢牛,减少暴涨暴跌,对股市健康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养老目标基金成立速度也很快。截至目前,已经有108只养老目标基金现身,其中,有40只产品已获批发行。

对此,尚震宇表示,养老目标基金成立迅速,是基金公司对老龄化趋势下的快速市场反应的结果,跟基金公司以规模盈利的模式直接相关,投资者追捧养老目标基金,不仅是出于对市场的考虑,更多的是对未来养老的现实需求,但由于养老目标基金的组合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约束更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专业素养标准也多。

“养老目标资金经常在股市低迷时买入,而且长期持有,无疑是股市的稳定器,特别是去年底股市持续下跌时,养老金入市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深受投资者欢迎。”赵亚赟说。

谈及养老金与养老目标资金的投资标的,尚震宇表示,由于资金属性因素,养老金与养老目标基金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偏好中长期配置,后者受目标约束考虑更多的流动性管理;投资标的上,前者有产业层面资产配置战略,后者从行业层面偏好龙头优质蓝筹。

外资加大配置A股将成趋势 今年逾5000亿元增量资金在望

本报见习记者孟珂

随着A股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国际指数认识到了A股的价值,希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布局。专家认为,外资加大配置A股成为必然趋势,2019年预计将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超5000亿元。

近日,MSCI(明晟公司)表示,将现有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由5%提高至20%。除了MSCI,富时罗素也于去年9月份宣布,将于今年6月份、9月份,分阶段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同时,去年12月底,标普道琼斯指数也公布入选A股上市公司,总计1241家,将于2019年9月23日市场开盘前生效。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MSCI扩容,意味着绝大部分海外投资者很难再对A股“视而不见”,这将会促使被动资金、甚至更大规模的主动资金流入。这有利于推动A股市场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改进,以顺应A股国际化的要求。

国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李立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中期来看,外资加大配置A股成为必然趋势,2019年尤为明显,预计带来增量资金5894亿元,是去年单一的MSCI事件带来的增量资金的近5倍。

国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MSCI扩容顺利落地,预计将带来4000多亿元的增量资金,叠加“入富”计划,2019年外资增量约在5000亿元。

张启尧还表示,未来外资的持续流入是长逻辑、大趋势,不会改变,一方面国际化进程大势所趋,A股外资配置比例尚低,国际资金仍在“水往低处流”,另一方面估值吸引力的提升能够抵消外围波动的冲击,长期还有数万亿元增量资金。

QFII投资范围扩容 将激发境外资金热情

本报见习记者 刘伟杰

近日,证监会拟将QFII、RQFII两项制度合并,并放宽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宽外资进入通道。

对此,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QFII、RQFII两项制度的合并以及准入条件的放开和简化,为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

“这能激发大量境外资金到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进一步优化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类型,为国内资本市场和私募基金带来海外机构和高净值客户。”富国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陈杰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QFII与RQFII扩大投资范围,也能为优质新三板挂牌公司提供国际投资者,提高可投资债券回购的资金利用率、平衡风险与收益,完善QFII进行债券投资的交易机制。

针对QFII持股偏好,陈杰表示,QFII更加偏好蓝筹股和白马股。从上市公司2018年三季度报来看,QFII重仓持有280只股票,合计持股100.47亿股,持股市值达1380亿元。与沪股通、深股通相似,QFII持仓主要集中在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医药生物、房地产蓝筹板块,其持仓市值分别为377.74亿元、178.52亿元、154.14亿元、120.91亿元和68.13亿元。

不过,陈杰还表示,外资选股策略的偏好并非“一成不变”,QFII持仓在行业上会发生较大变化。2018年二季度,三季度QFII大幅增持了优质成长板块,大幅减持了部分白马板块,预计2019年也会继续做出新的变化。海外投资者更多会结合基本面因素来进行调仓换股,这与市场风格的判断紧密相关。

郭晓蓓认为,允许QFII与RQFII参与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将显著提高投资者的交易便捷程度,极大便利证券及资金流转,提升资金利用率,并减少指数基金因跨境资金流动不便所造成的的交易障碍。同时,这也将更加便利地运用国际成熟经验来进行合理的价格发现,以激发境外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并丰富市场流动性。

此外,郭晓蓓认为,允许QFII与RQFII参投资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资本市场衍生工具,这将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便捷的避险工具,也有助于吸引长期多元化投资者,提升衍生品市场投资者多样性,并增强价值发现能力,促进国内市场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再次鼓励险资入市 专家称战略性投资已具备条件

本报记者 杜雨萌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透露,银保监会将加快推出《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投资资本市场。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保险资金的规模比较大、负债久期比较长,因此它会更加偏好价值投资,引导其入市,有利于提高A股市场的机构化水平,建设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进而提高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事实上,自2018年10月份以来,监管层密集发声,支持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健的投资优势,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如2018年10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态,“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紧接着,银保监会于去年10月25日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为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提供长期融资支持;随后,银保监会还对《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6.41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仅为1.92万亿元,可以说,整体投资占比依然较小。

昨日,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在经历2017年以来的金融严监管之后,险资之前大面积举牌上市公司的野蛮行为已经得到遏制,目前险资进行战略性投资已经具备条件。保险资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其具有大资金和长资金的显著优势,鼓励其入市进行长期价值投资能为上市公司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缓解上市公司经营压力,提振投资者信心;再者,也有助于倡导价值投资理念,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徐承远提醒,虽然监管层近来一直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入市,但从险资自身来看,其入市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注重资产负债的匹配程度,防止期限错配风险;其次,也要防止险资利用其大资金优势快进快出、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等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的发生;最后,还要注重自身收益与安全性的平衡。

两会新观察

好文!别忘点“好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

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