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探讨:货币,不一定是国家发行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呢?

融资政策 /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 / 浏览:273

20

2019-07

原标题:经济探讨:货币,不一定是国家发行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呢?

网上有这样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些网友认为,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因为国家多发行了货币;有些网友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的M2达到了192.14万亿元,于是认为“又是国家在多发行货币”了。

货币,不一定是国家发行出来的

货币,远比国家概念产生的更早。在原始社会,人们还不知道啥是国家,国家是什么的时候,彼此之间就已经使用“贝壳”、“石头”作为货币,来交易了。 从货币起源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货币,不一定是国家发行出来的”。

我们再举个例子,2018年的时候,印度曾经有过“废钞”的举动。如果我们将之放大,变成“废止一切钞票”,整个国家进入到无现金社会,全部电子化交易。那这个国家连“钞票”都消失了,那印刷钞票的工厂也将随之消失。

请问,这样连钞票都没有的国家,如何发行货币呢? 这再次告诉我们,“货币,不一定是国家发行出来的”。

那货币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货币不一定是国家来发行的(印刷的),那货币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货币的增长是我们每个人参与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假设自己都生活在一个没有现金的社会中,大家都通过电子化交易。

这时,银行里面有10个人的存款账户,合计是1亿元。某天,A向银行贷款了100万元,用于买房;B向银行贷款了200万元,用于投资;C向银行贷款300万元,用于扩大企业再生产。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 银行里面的存款账户变成了13个人 ,就是原来的10个人,加上现在从银行贷款的A、B、C——银行把钱打进了他们在银行的账号中,且 银行里客户的存款总额变成了1.06亿。

这就是说,M2(广义货币)由之前的1亿,变成了1.06亿,增加了6%。而银行可以用来放贷的钱,还是不变,继续是1亿元(因为是无现金社会,贷款者无法将钱从银行取出来。对银行来说,可放贷的总金额还是不变)。

现在,网友们理解了吗? 原来,我们每个“参与贷款”的人,都是“货币增加的”源泉。 在不考虑存款准备金率的前提下,本来银行只有1亿元,但通过大量贷款,可以使得货币总量增加到10亿元,100亿元 ......对此,网友们还有什么疑问呢?本文由【南生】原创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

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