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前瞻两会:预计2020年GDP增速目标或定为3%左右

新闻资讯 /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 / 浏览:466

11

2020-05
 
预计两会将延续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实事求是的基调,2020年GDP增速目标或定为3%左右,赤字率或在3.5%左右,专项债规模或在3.3万亿以上,此外今年或发行特别国债5,000-10,000亿。考虑到全面小康的内涵十分丰富,预计两会或将更多重点转向脱贫攻坚。从具体政策工具来看,一方面,我们预计两会将通过基建、消费等一系列需求侧的扩张来进行逆周期刺激;另一方面,预计两会基调将延续“六保”的提法,具体抓手或将包括就业支持政策、扶贫政策和纾困性金融政策等。在做好“六稳”与“六保”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推动改革,围绕要素市场化这一核心思路,金融改革与开放、区域战略、土地与户籍改革等或将有新看点。此外,产业升级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十分重要,预计先进制造业、新基建等产业政策也有望在两会上被提及。

  疫情冲击下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判断更加实事求是,预计两会将延续这一基调。

  我国为防控新冠疫情而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2020Q1的实际GDP同比下降6.8%,各项经济数据也出现较大下滑。4月17日召开的一季度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可以看出,这些措辞体现出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更加实事求是,我们预计之后召开的两会也将延续这一基调。

  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将明确经济增长目标、赤字率等多个重要数据,我们预计2020年GDP增速目标或定为3%左右,赤字率或在3.5%左右,专项债规模或在3.3万亿以上,此外今年或发行特别国债5,000-10,000亿。

  参考历史经验,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般都会有一定篇幅进行当年重要经济目标的陈述,并对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进行明确。

  虽然今年Q1遭受了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但是考虑到稳定就业的需要,经济增速目标的制定仍十分有必要,我们预计全年GDP增速目标或定为3%左右。由于疫情是全球经济下行的导火索,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但是海外疫情的发展仍较难把握,因此中国经济目标的设定应该具有更大的弹性,预计2020年目标经济增速的区间或可比往年更大。

  财政包括预算内与预算外两部分,其中预算内的赤字率或将定为3.5%左右;预算外或包括将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或提升至3.3万亿以上、或发行5,000-10,000亿规模的特别国债等。

  全面小康社会内涵丰富,GDP指标仅是其中一部分,预计两会或将更多重点转向脱贫攻坚。

  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时点。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以来,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既包括GDP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比2010年翻一番等经济指标,也包括打赢三大攻坚战等改革任务。

  4月政治局会议指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法与此前“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更为强调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这一点也在4月17日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中有所对应。我们预计两会将延续政治局会议的思路,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脱贫攻坚上来。

  当前进入政策落地期,各项政策主要强调落实。

  我们将逆周期政策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疫情在武汉集中爆发阶段,此时政策聚焦于疫情防控与纾困托底;

  第二阶段为疫情在国内外全面爆发后到经济冲击明朗前,这一阶段逆周期政策进行了显著扩张以托底经济,比如特别国债将要发行、专项债规模再度提升、赤字率提升等,这一阶段持续到Q1经济数据出炉;

  目前我们已经逐步走向第三阶段,Q1 GDP增速为-6.8%,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逐步明确,同时海外疫情不确定性仍存,此时对于经济增长的要求应该更加“实事求是”,这一阶段更多地强调将第二阶段提出的政策逐步落地兑现。

  一方面,我们预计两会将通过一系列需求侧的扩张来进行逆周期刺激:

  基建投资预计仍将作为逆周期的主力军,受益于财政扩张其增速或提升至14%左右,新老基建将会兼顾。我们预计扩张的财政政策将助力基建投资,预计2020年专项债发行3.3万亿,假设其中50%用于基建、撬动倍数估计为1.5倍,此外假设特别国债至少可带动基建增长5,000亿,则2020年基建投资总规模将比2019年扩大2.54万亿,相较于2019年的18.2万亿,对应增速约14%。从投资方向看,预计将兼顾新老基建。我们认为新基建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具备十分广大的前景空间。与此同时,考虑到传统基建如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等体量较大,或将在逆周期中承担更多任务。

  地产预计仍将发挥稳定器作用,中央房住不炒与地方因城施策并存。考虑到中央“房住不炒”的红线,预计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表态不会对房地产进行大放水,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各地的情形不一,需要因城施策。具体来看,对于人口呈现流入态势的一二线和部分三线城市,可适度从供给侧入手,如进一步增加土地供应等,但不宜大规模放松需求侧限制,如房价形成下跌趋势,才有必要考虑调整限购、限贷等政策;对于人口呈流出态势的三四线城市则应以纾困政策为主,如允许企业缓缴地价款等。

  消费方面预计中央将以供给侧的改革为主,需求侧的刺激主要由地方承担。参考当前已出台的消费券政策,预计全国消费券总发放规模或将达到350亿元,中性假设下撬动乘数约1.8倍,则预计可带动净新增消费规模约630亿元;参考已出台的汽车刺激政策,预计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或将带动全国汽车消费增长250-550万辆左右。

  另一方面,预计两会基调将延续“六保”的提法,具体抓手或将包括就业支持政策、扶贫政策和纾困性金融政策等。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的“六保”凸显政策托底意愿,预计两会基调将与政治局会议基本一致,即在出台多项逆周期刺激政策以托底经济的同时,着力出台纾困政策。

  就业政策方面,未来或通过增加补贴以支持职业培训、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稳定现有就业、新增就业岗位等多种方式,防止出现大规模失业。

  扶贫政策方面,未来或将出台多项措施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或将包括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加快恢复贫困地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引导农民工返城复工等多个维度。

  纾困性金融政策方面,未来或将出台包括提高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推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支持小贷公司融资、延期还本付息期限延长等多种措施。

  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

  预计两会将继续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后,围绕要素市场化这一核心思路,金融改革与开放、区域战略、土地与户籍改革等或将有新看点。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将进一步明确并加速系列改革,金融开放将稳步推进。4月7日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预计两会将再次强化“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一政策层共识。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动后,预计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完善政策将适时推出,或将包括引导长线资金入市、减持新规出台、退市制度推进等。此外,2020年是重要的金融开放年,预计未来将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一步开放。

  区域战略:海南自贸港或深化财税和金融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为代表的城市群发展是启动产业升级与内需拉动的重要发力点。除三大区域战略外,海南明确“到2020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预计在继续推动贸易投资更加自由化便利化外,以离岛免税提质扩容、所得税优惠、央地财税调整为代表的财税改革和离岸金融相关开放的金融改革,将成为海南的重要看点。

  土地改革与户籍改革:以“人地钱挂钩”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一是确保完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如期实现;二是在300-500万大城市全面放宽基础上继续放宽落户条件。另一方面,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代表的城乡建设用地盘活将释放巨大要素活力。而建设用地审批权前移至各省级政府后,地方政府用地的灵活性更大,料将更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

  产业政策:产业升级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一环,预计包括先进制造业、新基建等或将继续发力。

  参考日韩经验,产业政策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其中既包括“加速替代”领域,也包括“弯道超车”领域。我们预计两会将继续强调产业政策的重要意义,其中或将包括新材料、工业机器人(13.44 -0.67%,诊股)、集成电路、新能源车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以及5G、IDC等新基建领域。

  风险因素:

  疫情超预期风险,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政策不及预期风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

客服热线

400-008-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