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本轮创业板改革首次将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同步推进,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同时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以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贯彻落实新证券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对于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一条主线”与“三个统筹”
4月27日晚间,证监会就创业板改革的4项主要制度规则、深交所就8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一时间关于如何改革与推进注册制试点的信息量巨大。
“一条主线、三个统筹”成为本轮改革的主要思路。“一条主线”,即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透明度和真实性,由投资者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三个统筹”即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统筹推进试点注册制与其他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包容存量,稳定存量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预期。
简而言之,本轮创业板改革是以注册制为核心,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各项市场基础性制度将相应完善,发行条件、支持企业上市更具包容性。
那么,创业板如何落实注册制?这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又有何区别?
此次征求意见的《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总体借鉴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核心制度安排,在发行条件、审核注册程序、发行承销、信息披露原则要求、监管处罚等方面与科创板相关规定基本一致。从注册程序上看,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将审核注册程序分为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两个相互衔接的环节,证监会对深交所审核工作进行监督。
由于创业板改革涉及增量与存量改革同步推进,因此,与开板即采用注册制的科创板相比,创业板改革还有一些新的规定与过渡期设置。据了解,根据创业板存量企业的现实复杂性以及落实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要求,创业板首发注册管理在加大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追责力度、明确创业板的板块定位、建立符合创业板特点的信披制度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
与科创板错位发展
创业板开板已10年有余,公司家数从最初的28家增加到现如今的807家。10年间,创业板的改革历程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缩影。而随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今后创业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如何定位?如何与其他板块,特别是科创板错位发展?
“创业板和科创板都承担着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两个板块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业内人士表示。
本轮改革中,证监会明确的创业板板块定位是,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体现与科创板的差异化发展;而科创板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对于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如何错位发展,理想状态是既有重叠相互竞争,又各有特色各有侧重,方便发行人、投资者和中介机构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各板块之间“比学赶帮”,才是整个市场发展的动力。
证监会也表示,将按照错位发展、适度竞争的原则,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和科创板发展。在实施创业板各项改革措施的同时,支持科创板尽快形成一定规模,树立良好品牌和示范效应。支持科创板在基础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推进产品创新,提高科创板投融资便利性,更好发挥“试验田”作用。
注册制为后续改革带来示范
“注册制改革是A股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而创业板是存量板块注册制改革的第一步,对于后续主板、中小板的注册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规范、透明、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有助于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和提升股权融资规模。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创业板试点注册制能够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与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相比,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可以在多个方面有所超越和突破。包括深圳作为改革先行示范区,深交所应抓住历史机遇,借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机会大胆改革、先行先试;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深交所重塑市场定位及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蓝图中来布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市场商务
023-85238885客服热线
400-008-2859